2024工业制造全景观察:泵业突围、机器人出海,电机技术迎变革风口电机半月谈

发布时间:2025-06-19 11:19:5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工业制造全景观察:泵业突围、机器人出海,电机技术迎变革风口.jpg

2024 年,中国工业制造领域呈现多元突破态势:泵业市场在市政水务等传统领域承压的同时,数据中心、石化化工等新兴赛道迸发活力,利欧、凯泉等企业以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抢占先机;低压大功率电机借高效节能优势加速渗透工业场景,IE5 能效产品成市场新宠;协作机器人出海量同比激增 57.78%,德国、日本等高端市场突破显著;电机绝缘材料更因新能源汽车驱动技术升级,迎来耐电晕、耐油性能的迭代挑战。当下制造业正经历传统与新兴的激烈碰撞,技术革新与市场重构同步上演


一、2024年中国泵业市场行业动态分析

2024年,中国泵业市场经历了激烈的竞争和显著的市场变化,部分传统行业如市政水务和建筑楼宇面临挑战,而新兴领域如数据中心和石化化工行业则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一)市场整体概况

2024年,中国泵业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在价格方面。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国际化战略实现了显著增长。整体泵业市场收入实现了19.24%的增长,显示出市场的强大活力和潜力。其中,利欧在国际市场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4.54亿元,同比增长25.54%,显示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中金环境和熊猫也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分别实现了14.83%和显著的海外增长


(二)企业表现

威乐水泵:在数据中心领域获得数亿订单,展现了其在商业建筑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苏尔寿、凯士比、嘉利特荏原:在石化化工行业保持稳定增长,凭借卓越的产品和服务获得市场认可。

荏原淄博、凯士比、苏尔寿、双龙泵业:在能源电力领域表现突出,反映了该领域需求的旺盛。

利欧:国际市场营业收入达24.54亿元,同比增长25.54%,显示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中金环境:海外市场增长14.83%,熊猫也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企业投资与扩建

2024年中国泵业市场行业动态分析(上海凯泉泵业).jpg

2024年,多家泵业企业进行了新工厂建设和扩建,以应对市场增长需求和提升竞争力。

1.上海凯泉泵业:总投资2.82亿元,2024年11月综合大楼已封顶,涂装线车间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该大楼将作为技术研发、产品测试及展示的重要平台,预计2025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2. 凯士比上海化工工程泵新工厂:总投1.1亿元,绿色、数字化全流程化工流程泵工厂,面积达8000平方米,将成为凯士比集团在华实现本土化战略的重要基地。


3. 格兰富常熟高端制造工厂:面积近35000平方米,生产线严格遵循绿色低碳要求设计,致力达成工业4.0标准,实现最大程度的能源回收利用。


4. 大元泵业新总部:投资超10亿元,总建筑面积216058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85亩。新工厂拥有行业领先的智能物流系统,27130个货位,占地面积8500m²,占地空间比传统仓储减少86%。物流通过30台AGV智能搬运机器人实现原材料和产成品的收发,网络采用5G专网和AP提供支撑,全程数字化记录进出库数据,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人员工作效率,让厂区物流更智能。


5. 普罗名特上海总部与研制基地:总投资4700万欧元,占地面积26亩,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预计2028年全面达产,目前是成为普罗名特全球第二大生产与研发中心,承担全球约15%的产能。


6.茵梦达全球高压电机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总投资6亿元,总面积约75400平方米。预计2025年底竣工,2026年初投入运营。该项目新增面向海工装备、水泵用电机、矿用电机等相关领域的三大类产品线,投产20兆瓦以上更大功率以及更高能效的高压电机产品。


7. WEG在如皋新建高压电机厂:总投资约6200万美元,总面积30000平方米,预计2026年投入运营,将专注于高压电机制造,提升零部件精密制造与本地化高效组装能力。


(四)行业趋势与展望

2024年,中国泵业市场在传统领域面临挑战的同时,新兴领域如数据中心和石化化工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国际化战略实现了显著增长。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泵业企业将继续加大在智能化、绿色化和国际化方面的投入,以保持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2024年中国泵业市场在激烈竞争中展现了强大的发展活力。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国际化战略,企业不仅应对了传统领域的挑战,还在新兴市场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未来,随着智能化、绿色化和国际化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泵业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为全球市场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二、低压大功率电机的特点、优势及应用展望

低压大功率电机是指额定电压1000V以下(通常380V或220V),功率输出高的电动机。其具有高效能量转换能力和强大动力支持,相比高压电机,安全性高、成本低、体积小、安装维护简便。


此类电机主要分为工频和变频两种类型。工频电机额定频率为50Hz或60Hz,适用于高惯性负载与频繁启停场景;变频电机频率范围0Hz~50Hz或更高,支持宽频调速,调速性能优于工频电机,应用范围更广。


低压大功率电机有诸多特点与优势:

1)机座号小、结构紧凑、功率密度高:如355kW、400kW和450kW普通电机需400机座号,而低压大功率电机355机座号即可。

2)电机相对重量轻:以355kW-2电机为例,铜、铝和硅钢重量比普通电机减少6%,原材料成本降低。

3)低压大功率变频电机成本更低:其非轴伸端绝缘端盖结构可减少规格,材料成本比工频电机低3%左右。


目前,低压大功率电机通过一级能效(IE5)和二级能效(IE4)认证比例持续提升,契合“双碳”目标下工业节能改造需求,市场认可度高。


其应用领域也很广泛:工频电机用于矿山提升输送设备、冶金轧钢设备等;变频电机用于工业压缩机、大型工业水泵、污水处理鼓风机等,其动态响应快、调速精度高、过载能力强、保护功能完善、可靠性高、操作简便,受多行业欢迎。


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低压大功率工频电机在石油化工领域广泛应用,其变频调速电机在钢厂改造或国产化项目中替代进口产品需求增长,订货量逐年递增。


低压大功率电机在我国中大型功率电机市场占比逐年提升,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未来契合“双碳”战略目标,通过技术迭代提升能效,将在我国工业发展中发挥更重要作用,助力高质量发展


三、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出海表现强劲

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出海表现强劲.png

2025年4月30日,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协作机器人出海排行TOP8》,揭示了中国协作机器人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劲表现和竞争格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不含四轴)全年出口量达9825台,同比增长57.78%,出口占比达到24.57%,较上一年提升超过8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协作机器人出海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市场增长与竞争格局

2024年,全球协作机器人(不含四轴)销量达7.45万台,同比增长22.53%,预计2025年销量有望接近9万台,到2028年将超过20万台。


截至2024年末,全球协作机器人厂商数量约130家,市场竞争激烈,新进厂商减少,行业洗牌加速。GGII认为,协作机器人行业已从无序走向有序,新进门槛提高,未来厂商数量增幅将放缓。


在中国市场,2024年协作机器人(不含四轴)市场销量为3.4万台,同比增长29.28%,但市场规模为24.5亿元,同比下滑3.62%。


下滑原因主要是国产厂商间的价格战和部分大客户对低价格的导向。尽管如此,GGII预计2025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突破4.3万台,到2028年有望突破11万台


(二)出海成为重要趋势

在国内市场内卷化的背景下,出海已成为协作机器人厂商的共识。海外市场具备更高的付费能力和对品牌、服务、品质的高要求,出海成为国产机器人厂商的必选项。


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前五名分别为德国(2313台)、日本(1251台)、美国(1068台)、泰国(494台)和印度(494台),韩国(437台)紧随其后。


从出口区域需求增速来看,2024年需求增速超过100%的国家和地区有7个,其中越南(219.79%)、印度(216.67%)、德国(201.17%)、日本(145.78%)和韩国(145.51%)排名前五。


需求增速在50%-100%的国家和地区有5个,10%-50%的有5个。而欧洲部分国家如荷兰、法国、波兰等出现同比负增长。


(三)TOP8厂商表现

通过对各协作机器人品牌的调研,结合海关总署出口数据,GGII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协作机器人出海排行TOP8。排名依次为:法奥机器人、越疆机器人、华沿机器人、遨博智能、节卡机器人、艾利特机器人、中科新松、珞石机器人,它们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


(四)出海战略的转变

中国协作机器人出海正从“产品输出”的战术向“生态赋能”的战略跃迁。企业需要平衡技术自主与本地化策略、产品标准化与场景定制化、品牌高举与服务落地等。


中国市场的价格策略在海外可能失效,协作机器人企业需从“成本优势驱动”转向“智能标准引领”,通过“技术-场景-生态”三重闭环重塑全球竞争力。


总之,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出海成绩斐然,出口量大幅增长,市场前景广阔。随着行业逐渐走向有序,出海已成为厂商的重要发展方向。


未来,中国协作机器人企业需在技术创新、本地化服务和生态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提升全球竞争力,实现从成本优势到智能标准引领的转变


四、电机主流绝缘材料应用现状

电机主流绝缘材料应用现状.jpg

电机绝缘材料的核心性能包括介电性能、绝缘电阻、耐压强度、耐热性、防潮和防雷电等,且需易于加工。常用的绝缘材料涵盖浸渍漆、覆盖漆、浸渍纤维制品、非浸渍纤维制品、电工用薄膜及复合制品等。若绝缘材料选择不当,将显著影响电动机的修理质量和使用寿命。


(一)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绝缘系统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绝缘系统主要分为主要绝缘和次要绝缘。主要绝缘对电机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包括电磁线绝缘、槽绝缘、相间绝缘、槽楔绝缘和浸渍漆等;次要绝缘则起到辅助绝缘效果,同时为线圈提供机械支持和保护,如绝缘套管、绑绳、母线绝缘和焊点涂敷等


(二)耐电晕漆包线的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转速和功率密度不断提高,对漆包线的性能和质量要求也日益严格。


目前,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主要使用纳米粒子改性的H级(或以上级别)耐电晕漆包线。这种漆包线的漆膜从早期的三涂层发展到二涂层,杜邦在2000年开发的二涂层耐电晕漆包线,底涂层为纳米粒子改性聚酯亚胺耐电晕涂层,面涂层为PAI涂层,已广泛应用于驱动电机领域。


近年来,随着油冷电机的兴起,PAI单涂层耐电晕漆包线因其耐ATF油、耐高温等性能,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耐电晕漆包扁铜线的挑战

随着扁线技术的快速发展,更高的槽满率和功率密度使得越来越多的OEM选择扁线电机。然而,耐电晕漆包扁线的四个“R”角涂覆工艺性差,应用中往往会出现耐电晕性能下降、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此外,部分商业应用正在尝试用挤出到漆包线的PEEK材料代替传统的溶剂型浸涂。


(四)绝缘浸渍树脂的应用

电机定子绝缘处理主要采用真空浸渍树脂(VI)和真空压力浸渍树脂(VPI),基体树脂通常为高强度高耐热的改性聚酯或聚酯亚胺。纳米粒子改性技术通过添加纳米无机粒子,可以提高挂漆效率、耐热性和耐电晕性能。


近年来,适应绕组通电加热固化、紫外光固化、旋转滴浸等新工艺的树脂也逐渐进入市场。其中,通电加热工艺效率较高,从浸渍到树脂凝胶仅需几分钟,整个处理过程约1小时,可精确控制挂漆量,填充性能好,不产生树脂固化废渣。


但目前该工艺的主要设备仍被德国、意大利等国外企业掌控,进口价格较高,尚未在国内大规模推广


(五)绝柔软复合材料的现状与挑战

目前主流的非油冷驱动电机槽绝缘、槽楔、相间绝缘主要采用两层聚芳酰胺纤维纸和一层PI薄膜复合的柔软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具有H级耐热等级,成本较低,应用广泛,但耐电晕和耐ATF油性能稍差。


随着油冷电机的普及,这种不耐油的柔软材料容易分层,降低绝缘性能。为提升耐油性能,电机开发设计时会采用耐油性更好的单层厚型聚芳酰胺纤维纸,但这又会影响电气性能,增加材料设计厚度,进而影响功率密度,提升制造成本。在800V电气系统逐渐普及的背景下,这些问题将更加突出


(六)总结

电机绝缘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中的应用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从耐电晕漆包线到绝缘浸渍树脂,再到柔软复合材料,每一种材料都在不断优化以适应新的应用场景。然而,随着油冷电机和高电压电气系统的兴起,现有材料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


未来,电机绝缘材料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在耐油性、耐电晕性能、电气性能和成本控制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以满足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高性能需求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空心杯电机设计沙龙(网站Banner).png
emonline_home_ch.jpg

one button multiphysice.png    

  • 0

    开心

  • 0

    板砖

  • 0

    感动

  • 0

    有用

  • 0

    疑问

  • 0

    难过

  • 0

    无聊

  • 0

    震惊

评论已有 0

登录之后才能发表评论